實際上,這些特有癥狀在其1歲時就顯現(xiàn)出來,醫(yī)生通常把它當作孤獨癥開始發(fā)展的征兆。那么為什么自閉癥兒童不愿意與別人進行目光接觸呢?
一項新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孤獨癥兒童避免眼睛接觸,是因為他們感覺臉部會帶來令他們不安的威脅,即使是親人。
美國研究人員對27名10多歲的孤獨癥兒童進行了研究,讓他們觀看兩個人的照片,同時用核磁共振成像儀器對他們的大腦進行掃描。研究人員還跟蹤患病兒童看照片時眼睛的活動狀態(tài)。研究人員說:“這是第一次公開發(fā)表的關于孤獨癥患者觀看臉部同時監(jiān)測大腦活動的研究。”
如果照片上是一個沒有任何威脅的人直視前方,孤獨癥兒童大腦中與負面反應有關的類扁桃體結(jié)構的活性就會比普通人的高很多。研究人員說:“試想一下,把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甚至母親的面孔都當作對你的威脅,那會是什么感覺。”
研究結(jié)果還說明,孤獨癥兒童的大腦中和面容感知功能相關的紡錘體部位基本上是正常的,然而那個部位的活性卻降低了一些。戴文森指出,這可能是因為孤獨癥兒童大腦中類扁桃體部位極度亢奮,使得他們不愿看到視線中的臉,想把頭扭到一邊。另外,令人感到興奮的是,當孤獨癥兒童把目光從照片的眼睛上轉(zhuǎn)移到其他地方,類扁桃體的活性就變小了。
提問
據(jù)《自然》報道稱,來自馬庫斯自閉癥中心(MarcusAutismCenter)和艾默里大學(EmoryUniversity)的科學家們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那些后期被確診為自閉癥的嬰兒,在2~6個月時較少注視人們的眼睛,而且隨著年齡增長,對別人眼睛的注意力越來越小。相比之下,未出現(xiàn)自閉癥的嬰兒注視他人眼睛的時間越來越長,這種上升趨勢直到9個月大時才停止,而且直到幼兒階段,仍然可以專注地凝視別人眼睛。而且,那些隨著年齡增長,注視他人雙眼的時間出現(xiàn)最劇烈衰退的嬰兒,患上的自閉癥最為嚴重。
自閉癥能從嬰兒注視人眼的時間判斷嗎?
嬰幼兒眼睛對視情況和目光交流早就是評判是否患有自閉癥的標準。北京安定醫(yī)院副院長鄭毅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自閉癥識別的重要標準是人與人交流是否有障礙,眼神交流自然屬于其中一項,此次報道的新研究應該是對此評判標準進行了量化。
近些年,世界各國都在關注兒童自閉癥,并希望盡早篩查出患病兒童。“我國在兒童保健醫(yī)生制度和心理疾病篩查上在全世界也是領先的。在給孩子打預防針、量身高的同時就加入對兒童心理健康的關注。”鄭毅說。
早在2010年,衛(wèi)生部辦公廳就印發(fā)了《兒童孤獨癥診療康復指南》,這是我國唯一一個針對精神方面疾病官方發(fā)布的指南,對兒童孤獨癥這一對兒童健康產(chǎn)生嚴重影響,但目前人們認知尚且有限的疾病給出了規(guī)范的早期診斷、與相似疾病的鑒別診斷和治療路徑。
2013年,《兒童心理保健技術規(guī)范》(以下簡稱《規(guī)范》)頒布,要求兒童保健醫(yī)生在嬰幼兒三個月的時候就要觀察,并將幼兒在三個月、六個月、一歲、十八個月、兩歲等各個階段都需要關注哪些心理方面的問題詳細列出。“《規(guī)范》其實不僅是給兒童保健醫(yī)生參照的,普通人完全可以看懂,每個家庭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有交流障礙,完全可以根據(jù)上面的標準進行評判。”鄭毅說,“讓自閉癥盡早被發(fā)現(xiàn)。”因為兒童自閉癥最佳的治療時間是在3歲以前。“不過錯過這段時機的家長也不應該放棄希望。”鄭毅說。